据新华社成都9月16日电四川省冕宁县彝海乡农民吉克依且一家近来心情很好。因为政府面向彝族群众实施的“形象扶贫”工程,帮助他家修建了牲畜圈、厕所、院坝,使全家人从此告别了祖祖辈辈人畜混居的状况。
据了解,如今在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,已有近百万彝族老百姓告别了上千年来人畜同居的局面,并搬走了门前粪,修了小院,开了窗户,彝族人传统上的生活陋习正在改变。
大凉山地区目前有162万彝族人口,是我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。由于从奴隶社会一步跨入社会主义社会,这里的农户长期人畜混居一室,门前一堆粪,环境卫生极差,疾病发生率和人口死亡率较高。1992年,在州长马开明的倡导下,以改善贫困彝民的居住条件、改变彝区落后的卫生面貌为主要内容的“形象扶贫工程”,在千里凉山上蓬勃开展起来。
据记者了解,为了尽快实现人畜分居,几年来国家已拿出各类补助资金3500多万元。此外,信贷部门采取低息借款的办法,鼓励彝民发展种养业,尽快脱贫致富。
如今,走在凉山彝区,映入眼帘的是一派青山绿水白房子的新农村景象。许多彝族群众在告别人畜混居后,发展了庭院经济,生活日益富裕起来。